近期有分析称,“未来5到10年,原始设备制造商将面临大量工人退休的问题,波音、空中客车、发动机制造商和供应商都将深陷其中。”
对于美国来说,其航空航天产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早已存在,但之前影响不明显,因此业界并未关注。今年随着波音等主制造商的生产提速,使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凸显出来,加之近期飞行员和技术人员的短缺影响到了航空公司和制造企业的运营,因此引起业界逐渐关注。
近年来,美国的航空产业从主制造商到供应商都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劳动力短缺问题。除主制造商的飞机交付可能受影响以外,在供应商领域的技术人员和操作工短缺已经影响到了一级和次级供应商的日常工作和生产,进而逐渐影响整个产业。
今年7月,有业界新闻披露,因发动机和机体供应商的劳动力短缺及产品问题,波音窄体机交付从去年年底开始就出现了延迟,大量未完工的737飞机停靠在西雅图附近的工厂里,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解决这些未完工的飞机。
美国航空航天专业雇员协会(SPEEA)今年1月数据显示,波音55岁以上工程师3606人,技术人员1919人,分别占该类别雇员总数的29.3%和27.4%。此外,60岁以上工程师及技术人员共1704余人,即有8.8%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将在5年内退休,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
此外,波音工厂生产线的操作工也严重不足,例如波音在普吉特地区的机械师和工人也面临老龄化问题,波音787的查尔斯顿工厂也存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在波音供应链上,部分一级和次级供应商都出现了人手不足的问题,而且日益突出。
例如Spirit公司是顶级机体供应商之一,该公司波音737机身和其他多种客机的机头部件,同时也为空客A350生产复材面板。在2018年初波音的机身交付时间延迟后,Spirit一直都在赶工,其工厂设备及工人都在满负荷运转的加班工作。
如果说制造商的表态不足以表明人力问题的真相,那么来自人力资源公司的说法更能说明问题。Orion公司是主要为航空产业的高级供应商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其2/3的收入来自波音公司的人力资源收入。Orion公司曾表示,招募无工作经验的工人很容易,但以后却很难留住人才。尽管波音这样的大型企业可以提供很有竞争力的薪水,但招募技术娴熟的员工仍然很难,到今年9月初,已有30个熟练工种岗位空缺达90天,并且无法通过雇佣或培训无工作经验的工人填补该空缺。
要探究美国航空制造业劳动力短缺的原因,其内部原因在于全球飞机需求量增加、主制造商生产提速使工人需求量增加,还与制造商的通过缩减劳动力来降低成本有关。而从外部环境来看,诸如美国出生人口增长率下降、劳动力转向第三产业等大环境状况,早已埋下了航空制造业劳动力短缺的隐患。
从产业内部分析,客机市场的旺盛需求和储备订单的大量积压,使得波音空客这两个主要的制造商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生产提速。今年6月,波音已将737的生产速率从47架/月提升至52架/月,并计划在2019年提升至57架/月,甚至未来还考虑将生产效率提高至70架/月。如此大幅地生产提速,给整个供应链带了巨大的工作压力。
但是,主制造商为所谓“降本增效”,仍然在主动减少工作岗位以降低成本。例如在2017年初,波音宣布为了提高整体竞争力和投资未来,公司将削减成本,而为达到该战略,波音买断了部分工人工龄,也加速了工人的退休步伐,这都使得劳动力短缺问题更加恶化。
在产业外部大环境方面,根据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二战后的婴儿潮期间美国人口增长率达到了1.8%,而到2017年不足0.8%,人口增长率降至1950年以来历史最低值。而2015年后,二战后的婴儿潮人群已开始走向退休,而新补充劳动人口却不足。
因此,在劳动力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人口增长率不断降低,适龄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严重影响了美国人力资源总量。与此同时,美国IT、金融,及其他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让本来就已显不足的劳动力又大量转向相关产业;而随科技的高速发展,新型的科技创新公司如苹果、谷歌、亚马逊等对高级人才的需求已经远超航空航天制造业。
虽然海外其他国家的高级人才也在不断进入美国工作,但这些人才并非主要面向航空制造业,反而更多的走向了IT、金融和科技创新公司,对于航空制造业的人力短缺并无太多帮助。因此,航空航天制造业企业在劳动人口本来就下降的情况下,还需要和IT、金融及上述科创公司争夺高端人才。
根据美国华盛顿州政府统计的各产业劳动力趋势显示,从90年代起,金融、保险、教育、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总量明显增加,但制造业劳动力数量无变化,结果就是制造业劳动力总量占总雇员数比重逐渐减少,占比总人口数从从70年代的7.5%下降至目前的4.5%
对于我国来说,人口结构问题早已初显,近期老龄化社会问题特别突出,一、二十年后,受计划生育、低生育率和低出生率影响,我国适龄劳动力数量或将呈断崖式削减,将严重影响我国各个产业发展。此外,受工资结构、家庭理念和社会导向的影响,我国技术人才、尤其是操作工比例本就不高,加上航空制造单位普遍收入较低,因此其技术及操作工的短缺问题将比美国现有情况更加严峻。
因此,建议我国政界、教育界和工业界更注重技术工、操作人员的引入和培养,可以采用提升待遇、增加福利,增加技术培训等方式,相关企业也应从长远角度出发,着重人才培养并提升企业人才招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