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我们正进入软件定义一切的时代。作为推动经济转型、重塑经济新格局的核心基础,软件产业本身也正在经历新的转型。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应该如何重新定义供需关系,如何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中,让软件实现普惠化,成为有理想的软件企业家思考的新课题。“在软件无处不在的时代,软件产业需要首先解决好自己的痛点,才能够更好地解决别人的痛点;首先赋能自己,才能更好地赋能别人,而这样的转型与重塑,有机会将中国的软件企业带到领先的国际舞台上,实现真正的突破。”中软国际董事局主席、CEO 陈宇红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蛙跳式发展的两个关键节点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成立于2000年的中软国际也迎来了18岁的周年庆,从2003年香港上市时的200人、5800万元收入,到2018年的6万人、营收超过100亿元,在中国北京、西安、南京、深圳、上海、香港等28个城市及美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18个城市拥有分支机构,中软国际的发展经历了几次重要的蛙跳。
在陈宇红看来, 18年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个关键节点,对公司的现在和未来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一是2011年微软成为中软国际战略股东、联想弘毅入股以及与华为成立合资公司。中软国际合资合作的两家企业,华为是中国最成功的IT企业,营收超过1000亿美元,已经成功从中国走向了全球。而微软是全球最大的软件企业,经历了多次转型,最近市值超越了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因为与行业翘楚合资、合作,能够近距离观察成功企业的运营,见贤思齐,让中软国际从体制机制、企业文化、企业基因与企业能力等各个维度进行全面构建,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据陈宇红透露,因为华为成为股东,深度介入,让华为身上的很多基因能够渗透到中软国际,而让陈宇红感触最深的是华为认定目标之后的“死磕”精神,正是因为这样的基因,让华为没有攻不下的山头。事实上,无论是在手机,还是在手机芯片,或是在云计算领域,华为都不是进入最早的企业,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进入得比较晚的,但是华为就是能把这些看似难攻的山头攻下来,这就是企业的竞争力所在。
其二是2015年中软国际 “解放号”商用,它标志着中软国际从外包、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向云驱动、数字化、平台化转型,开启了产业变革之路。2016年,中软国际“解放号”开始在中国重要的软件名城实现落地,进行服务,“解放号”名城行启动,在西安、广州、南京等点燃众包模式之火,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2017年,“云上软件园”成为重点。中软国际创造了一个新的模式“云上软件园”,以解放号+软件开发协作云为载体,帮助园区创新服务模式,为园区企业提供软件服务市场和云上开发工具,推动企业上云用云提质增效,推进云上服务与实体园区的融合发展。经过3年发展,“解放号”的规模不断扩大,逐步积累和构建了完整的服务体系。自2015年6月正式商用至今,平台已入驻近35万优质开发工程师、1.5万家供应商,累计发包金额超过25亿元。
解放号和云集的颠覆性价值
或许很多人并不能理解“解放号”所带来的颠覆性意义,事实上,就像每一个行业在互联网+和云服务时代都面临重构和转型一样,软件产业本身也面临同样问题。因为软件业同样存在痛点,尤其是应用方案类的软件开发,面临着验收周期长、定制化开发量大、软件代码复用率低、供需双方资源不适配等等难点。而这些难点不解决,“软件定义世界,软件实现普惠化”就是一句空话。
陈宇红以中软国际为例讲述软件行业现在的痛点,中软国际目前拥有6万名软件开发人员,供需双方资源适配率比较高的时候是90%,即便这样,依然有6000人闲置。应用类软件开发的代码复用率通常是30%,也就是有70%需要重新开发。这样的痛点不解决,就会有大量的重复劳动,产生大量的浪费。所以软件行业本身也需要进行互联网化的改造,需要一个软件产业互联网平台,将生态链的各方连接在一个平台上,实现高效化、普惠化。“如果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础本身无法智能化,无法智能制造,又怎么能够快速赋能其他行业呢?”陈宇红说。基于解放IT的思路,中软国际推出了“解放号”这个软件产业互联网平台,中软国际的目标是加速软件产业的“多快好省”,成为平台型公司。
很多人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而有远见的人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创造历史的人是因为大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趋势时就预见了趋势。当陈宇红将这个想法与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交流的时候,立刻得到了回应,南京要做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中软国际要打造世界级的软件企业,双方一拍即合。
今年1月29日,南京市政府与中软国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软国际解放号总部项目落户中国(南京)软件谷。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互联网+软件交易服务平台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推动软件产业发展,实现“1+100+1000”计划,即建设1个软件线上交易平台、汇聚100万的软件专业人才、共创1000亿级的线上软件产业生态。
其中,“互联网+软件交易服务平台”(云集)将通过线上项目采购和交付管理、线下运营服务,助力南京市软件产业发展,加快互联网转型,打造协同合作生态,创新政府软件项目采购和交付过程管理的模式,为“智慧南京”建设提供服务。
“云集”全流程应用路径一目了然:在开始阶段,“解放号”为软件企业精准画像,同时“云集”多方需求,帮助政企精准对接;在招投标阶段,通过大数据技术打破“信息孤岛”,消除“围标陪标”现象,将招投标时间缩短30%以上;进入项目实施阶段,以前招采完就是终点,“解放号”认为这只是起点,将为供需双方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全流程服务,确保项目开发不跑题、不走偏;到了验收环节,提供专业咨询和在线验收服务,改变“外行看不懂、内行看笑话”的现状;到了使用环节,还将提供进行运维服务和软件资产的管理。针对软件企业开发能力不足的问题,中软国际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服务。实现“花最短的时间,找到最合适的软件供应商,保证项目按时完工投用”。
软件产业本身需要变革、需要更高效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和工具,破解这样的难题有各种各样的路径和方案,这些方案和平台有着广阔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商业价值。今年6月,微软宣布以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全世界最大的开源软件代码库和开发工具服务商GitHub,这桩收购案的核心目的同样是围绕开发者、开发效率和开源代码。应该说中软国际的云集平台在破解这些难题上,有着更大的雄心。
最大挑战是解决试错效率
我们正处在一个产业变革的关键节点上,面对同样的产业难题,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有机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谁能够最先冲破障碍、撞到竞技场的终点红线,谁就有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执话语权者。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目前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中国有4家,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中国有机会出现更多领先世界的互联网公司。而在软件生态平台这个新赛道上,中国有机会诞生领先世界的平台,因为中国软件业有着更深的切肤之痛,中国的城市升级有着更迫切的需求,中国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数字经济的愿望更为急切。统计显示,目前我国85%的软件公司是员工不足百人的中小企业。这些软件企业疲于维护客户关系、催工程款项等琐事,长期为“活下去”的问题而发愁。目前全国GDP排名前50的城市的软件相关投入约为329亿元,在总体公共预算中占比仅为0.5%,远低于发达国家,这也意味着中国有着更大的软件投资空间。而中国正在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这必然对软件开发提供了巨大的舞台。
云集仅仅上线几个月,目前的效果已经初显。截至11月15日,南京市累计106个共3250万元的信息化项目在“云集”平台上发包对接。同时,“解放号”对600多家本地政采供应商进行了精准“画像”,初步建立起软件供应商信用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建立诚信体系、净化生态环境、支撑产业优化“三位一体”。
“南京经验”吸引了不少地方政府纷至沓来。7月,“解放号”与镇江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建“互联网+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打造镇江产业改造提升与创新发展的城市名片;10月,中软国际与西安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推进“云集”方案在西安落地,通过创新政府采购交易模式及项目管理模式,推动软件产业转型升级。
“解放号”正在各地快速复制,即便如此,陈宇红依然非常冷静,他坦言,目前“解放号”最大的挑战是客单量比较小,而要想进一步做大生态,加速发展,依然面临着用户接受度的挑战。而用户接受度与利益结构息息相关,要破解这些难题,并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坚持,各个击破。
“产业发展的窗口期,通常就那么几年,而互联网的定律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所以要想成为最先拿到船票的平台公司,必须要尽快将产业势能做起来。对于中软国际来说,当战略目标定下、当平台搭好,最大的挑战就是解决试错的效率。”陈宇红表示。因为趋势大家很容易看到,但谁最先把平台搭建好,并把产业势能做起来,谁就有可能成为竞争中的胜者,而试错效率是其中竞争的关键。他认为华为身上的“死磕”精神和“成事基因”正在潜移默化地变成中软国际的基因,而成事基因也将是中软国际解决试错效率的最佳路径,目前的中软国际希望尽快攻下这条路上的各个山头。
陈宇红表示,希望到2022年中软国际能够进入全球软件企业排名前30强,收入超过50亿美元;到2026年,能够进入全球软件前10位,成为收入过千亿级别的企业。在通往这个目标的路上,
中软国际希望三驾马车同时驱动:其一是线下传统外包业务,这同样是一个继续增长的市场;其二是线上线下结合的“解放号”平台业务;其三是线上的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