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团队管理,我会立刻浮上脑海的,是前公司老板开的一场会。她透过一场会议,有效地凝聚了台湾不同职能团队的共识,拉起了低迷的业绩与士气。
我的前公司是一家瑞典监控摄影机厂商,我的角色是北亚区域的软体PM,而这位前老板,是管理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地区的总经理。
由于公司是跨国公司,其实有许多决策需要追随总部的决策与方向,然而,总部重视欧美市场,对台湾市场不甚了解,而适合欧美市场的产品定位与策略,未必适合台湾。
当时,总部的策略是要深耕零售市场,但是零售专案在台湾是红海市场,前公司的商品定位高阶而昂贵,完全无法打入台湾的零售市场,该年业绩惨兮兮,业务花了很大力气推广产品,却无法带来太多业绩,我记得当时,连续两个季的业绩远远落后目标,大家压力都很大,士气很低落。
在Q4接近结束时,老板决定召开一个会议,重新定位台湾隔年的销售策略。
总经理亲自主持的一场会议
首先,她要求这个会议要到公司外租一个会议室,所有相关人员(业务、行销、PM、技术、营运),都要空出一整天的时间到外面开会,在会议之前,她也列出几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例如认为目前的瓶颈在哪里、该如何改善,台湾市场适合经营的市场是什么、优势是什么、需要什么资源……等等,让大家先思考或确认相关资讯,并回信给她。
会议当天,老板一开始扮演类似主持人的角色,先总结大家反映的问题,然后问:如果大家都认为台湾的零售市场难做,那么大家认为,我们适合做哪个市场?
大家提出几个想法以及适合的原因,老板此时转换挑战者的角色,提出对这个想法相关的疑问。几轮讨论之后,大家逐渐凝聚出一个共识:在台湾,市场需求够大、利润够高、能接受高价但高品质的解决方案的,是制造业市场。
接着,老板开始询问,如果要专攻制造业市场,要达到什么业绩目标,才叫做「专攻」?
最后我们提出的绩效目标是,短期,一年内做n个制造业的案子,带来多少业绩、经营多少通路合作伙伴;中长期三年内成为国内制造业专案第一品牌,市占率超过x%,这是我们自己提出来的目标,老板拍板定案后,问:「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先做什么事?各职能的人要如何合作?」
业务开始提出目前能开始合作的销售伙伴,有多少是有潜力的、如何经营;我做为PM,提出产品解决方案、和什么样的技术伙伴合作;行销部门提出可以参与什么样的展览,制作什么样的文宣;技术支援部门提出制造业可能需要的技术与功能需求……等等,讨论热烈,大家当场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需要的支援,老板的角色主要是厘清发言内容,与要求相关人员确定可行性与执行面的想法,然后压出确切的目标。
最后,我们花了一整天,只做出三张投影片和一份表格,总结了隔年的短期与中长期目标->绩效指标->策略方向->各部门action item、负责人与下次确认进度的时间。走出会议室时,天都黑了,但我们每个人都跃跃欲试,信心满满。
接着,老板每周严格追踪目前各部门的进度,在所有决策要进行、资源要投入之前,老板都会问:这个决定,是否对达到我们的目标有帮助?她将所有资源集中在这个目标,而当总部来检视台湾对于零售市场的经营成效时,她扛起沟通的责任,让总部知道台湾目前的专注市场是什么,为什么与总部不同,台湾团队会带来什么样的成果。
就这么全力冲刺了三个月,在我们检视第一季成果时,很高兴地发现我们不只业绩达标,还超标超过10%!我们更受激励,在第二季以及之后的几季,业绩甚至超标20%以上!
我非常赞叹,居然一场会议,就能将团队的士气带起,并重新调整脚步、确认方向,这一个整天真是花得太值得了,总结我从这场会议中学到的东西:
我从这场会议中学到的团队凝聚技巧
1. 公司明明有会议室,老板却特地「浪费钱」租一个会议室,看似浪费,但这让全部的人都有一个意识--这个会议是认真的,大家不只是参与,还必须全力投入,屏除一切外来干扰,这笔钱换全部人的一整天专注,很值得。
2. 老板开会的流程是:不同部门与职能的人,先讨论「共同目标是什么」、凝聚共识,再讨论「如何衡量」这个大目标,也就是绩效指标,再讨论「如何达到目标」,要做什么事、什么时候要做到什么结果,可以视为短期里程碑。她不告诉团队该怎么做,而是引导众人讨论该如何执行,并随时聚焦,将讨论拉回目标。她对团队共识的建立与凝聚在于,由上往下,先确认目标与共识,再到衡量指标,然后才是各部门的分工与合作。
3. 老板做为一个领导者,承担做完决策后的压力,对外负起沟通责任,对内重新分配资源,所有决策都询问是否符合这个目标,让团队可以专注往目标冲刺。
产品经理也该这么做
我认为一个产品经理也应该这样经营专案与团队。在专案的一开始,并不是列出一张甘特图,告诉大家谁该做什么、什么时候要达成,而应该让所有人明白并认同专案目标、预期能得到什么效益,再讨论做法。
而产品经理应该只提出目标、衡量指标,与大Milestone,不应该过分干涉团队确切怎么执行,让各权责部门发挥专业,提出适当的做法。
接着,产品经理要对外扛得住压力,守住团队共识与方向,对内协调资源,监控方向,让整个团队都能往目标冲刺。
而我学到最重要的一课是,讲到团队建立,许多人的「team building」,是部门共同进行一些活动或是吃饭聊天,我认为这都比不上一个团队凝聚共同目标后,合作冲刺然后共同收获成果来得有效,虽然辛苦,但就是因为「共苦」,所以能「同甘」。而有这一群能共苦同甘的伙伴,也让我为自己是这个团队的一员,共同打过漂亮的一仗,深深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