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在德国政府国家政策带动下,已经成为继美国制造回流之后,全球最受注目的制造议题。工业4.0被认为是相对于蒸汽机、电力、计算机普及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价值创造型智能制造的三个特质
松下电器在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所传达的出的意图就非常具有代表性:规模化大批量的生产模式的老思想已经是日本企业创新的阻碍,从顾客价值出发的订制、多样少量产品趋势,才是创新主流。产品数字化结合物联网(IoT)日渐普及,智慧社会已经出现。然而,我们检视支持智能社会需求产品的制造现场本身,物联网的价值创造应用,具备三个特质:
第一,物联网代表IT技术应用已经从1985年以MRP为代表的演算能力、经过2000年以ERP为代表的跨越企业籓篱,进入无远弗届。物联网有能力实时掌握企业内外的变化,区别个别企业的核心能力与公共财的经营资源,才能回避网络风险、享受开放创新环境。
第二,将前项取得的数据或结果,达到控制系统状态并追求优化。此处的优化代表一种解决问题的流程,从顾客价值观点,也可以说是一种制造服务化或解决顾客困扰的软件流程。
第三,提出解决方案。对系统而言,代表一种能因应状况变化,自律地调整达成目标的过程。如自动驾驶、自动排除故障、软件自动升级等。在实体系统或组织间关系则包括可靠度或信任关系等层级的解决机制。
我们比较20年前势均力敌的日本半导体企业(如日本真空、佳能)与荷兰的ASML,如今已经相差五倍以上,开放创新堪称主因。最近发那科主导的Field System,丰田汽车的自动驾驶发展,纷纷提倡公开专利或开放联网等,改采开放创新策略,其来有自。
实践智能制造的三个挑战
德国相关研究陆续指出,中小企业是实践工业4.0的最大瓶颈,日本中小企业也有相关发现。中小企业在能力与人才上受到限制,固然是重要原因,整个产业界能否连手同步迎接精实智能制造3个观念变革的挑战,才是最大关键。
第一,坚持后制程就是顾客,关注对最终顾客的贡献。从观察后制程实际作业流程或对最终顾客的贡献,提出解决方案,追求双赢。包括资材管理、零组件加工、机器组装、产品出货、顾客服务,全面落实才能发挥智能制造效果。
第二,坚持服务主导逻辑。顾客价值不在产品性能, 而是来自顾客的使用价值或感知过程。重视顾客价值的服务主导逻辑,是从销售产品迈向提供解决方案的Solution Business的精神指标。
第三,共创开放平台与信任机制。物联网时代信息无远弗届,开放才能进行3S价值创造,才能把饼做大、做精。信任才能从信息共享迈向价值共享,共同防止信息外流与黑客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