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龙智造工业云! 免费注册

两化融合标委会秘书长周剑: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汇报

行业动态 / 作者:龙智造工业云 / 来源:本站原创 / 浏览:247

10

2018-07
一、两化融合标委会筹建历程
       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工作安排,2013年我们启动了“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和推广行动”,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标准工作屡获突破,标准体系日益完善,企业贯标积极性、自觉性、实效性不断增强,标准化工作逐渐由试点探索进入体系化、系统化推进的新阶段。
       在此背景下,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推进,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大力支持,各参与单位齐心协力,开始筹建两化融合标委会。苗圩部长在2015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筹建两化融合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田世宏主任在2016年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也表示积极支持两化融合标委会的筹建。工信部信软司、科技司等相关司局积极协调、扎实推动,组织国家工信安全中心等单位制定了两化融合标委会筹建方案、组建方案;国家标准委工业标准二部、综合业务部等优化工作流程、加快审批程序,全力支持两化融合标委会组建;各相关单位踊跃参与、群策群力,高质高效的完成了筹建申请书编制、委员征集、标委会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完善、标准体系框架研究、以及标准制修订计划等工作。在大家共同推动下,今年6月,国家标准委正式批准成立两化融合标委会。两化融合标委会是顺应融合发展趋势、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准化技术组织,是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领域的首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于新时代以体系标准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速由大变强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强标委会的制度建设,以取得更大工作实效,我们制定了两化融合标委会的章程、秘书处工作细则、工作计划及工作预算、标准体系表等工作文件。其中,章程由总则、主要任务、组织机构、工作程序、经费及附则等六部分组成,规定了两化融合标委会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具体内容见审议材料一。
二、两化融合标委会的职能职责
   (一)做好顶层设计
     推进两化融合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要同时把握并融会贯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规律和特征,形成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开展两化融合标准化工作,以体系标准引领创新发展,必须深刻把握两化融合的内涵与特征,做好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通过建立系统科学的标准体系,指导和规范系列标准的研制与应用,以高质量标准服务好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目前,两化融合标委会已经初步制定了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主要包括基础术语、两化融合体系、技术支持、行业标准等四个领域。其中,基础术语领域标准主要明确两化融合内涵外延、要素构成、理念原则等内容;两化融合体系领域标准给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实施指南等体系化的方法和路径;技术支持领域标准主要涵盖支撑融合发展的新方法新工具、以及可落地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行业标准则结合行业特色和需求明确行业细化要求和实施指南。两化融合标准体系的具体构成与内容见审议材料四。接下来,两化融合标委会还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结合新趋势新规律新要求,以及今天的会议精神,持续完善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
   (二)组织关键标准研制和应用
当前,世界正处于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加速转型过渡的大变革时代,我国不同地区、行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差距大,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不断深化,企业普遍面临发展方向不明确、发展路径不清晰、新旧动能难以有效转换、系统性解决方案缺失等挑战。两化融合标委会将聚焦参考架构、方法路径、新型能力、解决方案等重点领域,开展两化融合生态系统、评估评测方法、新型能力体系指南、绩效指南等关键标准研究、制定和修订工作,引导企业系统科学开展两化融合,推进战略变革、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加快数字化转型。
   (三)搭建协同工作平台
两化融合的系统性、创新性要求高,标委会需要构建协同工作平台,加强政产学研用各方优势互补、跨界合作,共同应对创新发展挑战,系统推进两化融合标准建设,并搭建流程贯通、业务集成、资源共享的在线平台,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各方融合共赢的标准创新生态。两化融合标委会汇聚了工信部、国资委、各地工信主管部门等各级政府,国家工信安全中心、五所、信通院、四院、赛迪等科研院所,清华、北航等高校,中石化、中航工业等中央企业,和利时、潍柴等工业企业,腾讯、阿里等互联网企业,用友、南京慧德等服务商。作为标委会日常工作的承担机构,两化融合标委会秘书处设在国家工信安全中心,副秘书长包括来自清华、中企联、海尔的专家学者。我们将通力配合,做好委员联络沟通工作,协调各方优势资源,为各位委员做好服务支撑。为此,我们制定了秘书处工作细则,由总则、主要职责、岗位责任、会议制度、财务制度、附则等六部分组成,规定了秘书处的岗位分工和工作流程,具体内容见审议材料二。
   (四)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两化融合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战略举措,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国方案。总结提炼我国推动两化融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目前两化融合管理标准已完成3项国际标准立项,得到了印度、西班牙、埃及、阿联酋、马来西亚、津巴布韦等各国专家与政府代表的支持,以及ISO、ITU、The Open Group等国际标准组织的关注与认可。埃森哲、PTC、GE、西门子等跨国企业的专家学者作为委员积极参与两化融合标委会组建。两化融合标委会将组织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速推动国际标准化进程,与世界各国共建共享两化融合的理念、方法和解决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推广“中国方案”。
三、2018年重点工作
      2018年是两化融合标委会工作的开局之年,围绕健全完善开放合作、广泛参与的标准化协同工作机制,有序推进两化融合管理标准建设与应用实施,加快国际标准化进程,提高标准工作成效,拟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抓好已立项国家标准制定计划的落实
按进度完成已列入国家标准制定计划、尚未发布的5个标准项目的制定、征求意见、送审报批等工作。一是完成《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评定指南》国家标准的报批工作。二是加快起草形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咨询服务指南》《新型能力体系指南》《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通用规范》《评估与诊断方法》等4项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二)推动已进入国家标准立项程序的标准完成立项
紧密围绕现有两化融合管理标准的配套应用需求,一是加快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价值效益指南、企业新型能力评价体系及方法、两化融合生态系统模型、产业园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应用指南等完成国家标准立项,并启动标准制定工作,二是完成《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GB/T23020-2013)国家标准修订申请,并开展修订工作。
     (三)启动一批关键亟需标准的可行性研究和立项工作
联合科研院所、咨询机构、重点企业等相关单位,围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应用推广需求,聚焦两化融合体系、技术支持与行业标准等领域,新增开展一批亟需标准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组织编写标准建议书与标准草案,并推动相对成熟的标准项目提出国家标准立项申请。
    (四)做好已发布国家标准的宣传推广与应用实施工作
积极开展《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GB/T 23001-2017)等现有两化融合管理国家标准的宣贯推广与应用实施工作。研制标准解读材料,系统总结优秀经验成果,编制标准应用案例集。持续完善标准培训课程体系,依托两化融合深度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专题培训、两化融合大会等系列活动,加强两化融合管理标准宣贯培训。
    (五)加快推进已立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
组织相关专家参加ISO、ITU、The Open Group等国际标准组织的年度工作会议,按照国际标准制定程序和要求,加快推动已立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
    (六)组织召开第一届两化融合标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在今年下半年,适时组织召开第一届两化融合标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优化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框架,审议两化融合管理领域的国家标准立项建议,研讨新型能力体系指南、价值效益指南等关键亟需标准的技术内容。  
     两化融合标委会近三年工作规划、2018年工作计划和工作预算等内容见审议材料三。      
四、提请全体委员审议的工作文件
      根据《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规定,本次会议需对《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审议稿)、《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细则》(审议稿)、《第一
届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计划及工作预算》(审议稿)、《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领域的国家标准体系表》(审议稿)等工作文件进行审议并表决。以上工作文件我们均已经以审议材料的形式发放给各位委员,请诸位审议。
      各位委员,虽然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工作刚刚起步,但在工信部、国资委、国家标准委的指导支持和全体委员的共同努力下,相信两化融合管理标准建设与应用推广工作必将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获得新成效,为两化深度融合和标准化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标签

市场商务

0531-59860986

客服热线

0531-59860986

欢迎关注龙智造工业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