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6年初夏时节,历经战火洗礼的洛阳城残垣断壁,满目疮痍,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初的繁华景象,残破不堪的城市中只有路边的树木花草依然像当初一样枝繁叶茂。在城东一处仓促修复的院落里,有一个人正在伏案写作。只见此人中等身材,面容清秀,眉眼之间猛然看去,长得有点像曹操。他不但长得像曹操,而且此刻写的书信,模仿的也是曹操的口气,信的落款居然也是曹孟德。
这真的是一出超级模仿秀!曹操是什么人,阴狠猜忌,要是让他知道有人胆敢冒充自己,那肯定是要格杀勿论的。这出模仿秀是冒着生命危险的!不过造假者并不紧张,甚至有点悠然,一会儿闭目沉思,一会儿低语推敲,仿佛是在做一件很轻松享受的事情。三国里面英雄不少,但是敢大白天公然假冒曹操的只此一人,而且假冒行为非但没有被追究,相反还得到了曹操的丰厚奖励,这就更加高明了。
这个人是谁呢?说起来可是三国里有名的人物,此人姓董名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本来在袁绍手下做地方官,但是看到跟着袁绍没有前途,就投奔了中央政府,被任命为议郎。议郎这个职位,我之前提到过,曹操在遭受排挤的时候也曾经担任过,其实就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散官员。
这位闲散的议郎董昭,为什么要模仿曹操呢?其实董昭此刻在做一件对他自己、对曹操,乃至对中国历史进程都有深远影响的事情。这件事情还要从当时洛阳的局势说起。
自王允巧用连环计杀死董卓之后,董卓部将李傕和郭汜占领长安城,要胁皇帝、侮辱大臣、残害百姓,搞得长安城乌烟瘴气、民不聊生。所谓“君子远亲而近敬,小人远诽而近斗”,正人君子离得远了依旧保持感情,离得近了懂得相互尊重;奸邪小人离得远的时候,说坏话打击对方,离得近了,起纠纷容易争斗。李傕和郭汜这种人,不但跟外人相处不长久,跟自己人也没法长久相处。占据长安没多久,二人就起了猜疑,互相攻打,好好的长安城变成了战场。
好端端的大汉都城,洛阳毁在董卓手里,长安毁在李傕和郭汜手里。追究根本,这都是当初袁绍给何进出主意,招外兵进京城导致的后果。何进是做什么的?以前是个屠户,杀猪的,成天跟猪打交道的人,你让他管偌大一个国家,又没有经历过什么专业的管理培训,这是开玩笑。一切成功,说到底都是用人的成功;一切失败,说到底都是用人的失败。
长安待不下去了,为了躲避李傕和郭汜,天子汉献帝就带着百官避乱到了洛阳。经历了董卓迁都之后,洛阳城已经被洗劫一空,人烟稀少残垣断壁,乌鸦满天野狗遍地。
汉献帝到洛阳后是什么惨状呢?“是时,宫室烧尽,百官披荆棘,依墙壁间,州郡各拥强兵,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穭,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
在这样的时候,朝廷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迫切需要地方封疆大吏的鼎力支持。董昭看到了这个局势,他就冒充曹操的名义,给当时握有兵权控制中央政府的杨奉(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写了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方今群凶猾夏,四海未宁,神器至重,事在维辅;必须众贤以清王轨,诚非一人所能独建。心腹四肢,实相恃赖,一物不备,则有阙焉。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
这封信为曹操后来迎汉献帝到许昌奠定了基础。按照《三国志.董昭传》记载:奉得书喜悦,语诸将军曰:“兖州诸军近在许耳,有兵有粮,国家所当依仰也。”遂共表太祖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昭迁符节令。
董昭成全了中央政府,成全了曹操,也成全了自己。
分析规律:人为什么喜欢胜利者
这里,我们要考虑一个问题,董昭为什么会喜欢曹操?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个有趣的现象,一般来说,喜欢弱者的人会被大家看成是善良的人;而喜欢强者的人,往往会被鄙视,大家都觉得他趋炎附势。那么董昭主动向曹操靠拢,他是不是趋炎附势的小人呢?
其实董昭不是趋炎附势的小人,董昭主动靠拢曹操,其实还有一个更有趣的组织行为学原理,根据这个原理,如果你是董昭,你也会喜欢曹操。
这个原理就是:相关的时候喜欢强者,无关的时候喜欢弱者。
先说无关的时候喜欢弱者这个规律吧。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其实生活在一个同情狼,而不是同情羊的时代。你说不会吧?那我给你举个例子,以前我们认识狼,看的是小红帽与大野狼的故事,现在不是了,现在孩子们看的是《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
在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里,喜羊羊每次都能战胜灰太狼,而且灰太狼每次都被敌人和自己的老婆欺负得很惨很惨!惨到不行,惨到崩溃,惨到我们都替他崩溃!
在这个故事的叙述框架当中,大自然的强弱规律发生了颠倒,羊变成了强者,狼变成了弱者。根据人类的“无关爱弱”原理,在与自己无关的情况下,总是同情弱者,于是电视机前面的观众,看着看着,就会把灰太狼当成被同情的对象!不信,大家就到街头、或者学校去访谈一下,看看有多少人同情灰太狼。这个同情的比例非常之高!而且有过这样的议论:灰太狼太可怜了,被欺负得那么惨,我希望让它吃到一次羊吧,要不然也太过意不去了。
所以,如果我们一味弱化狼,在宣传中让狼扮演弱者,那么狼就会成为被同情的对象,孩子们的价值观就有可能被颠覆──同情狼而不喜欢羊。这就是无关爱弱造成的。
我们在宣传羊战胜狼的同时,也必须要表现狼的强大、凶狠,这样才能使大家不去怜悯狼。怜爱怜爱,因怜会生爱,怜悯久了,就会有感情,在羊和狼的竞争中,如果观众怜悯狼,此事还可以理解,怜悯久了要是孩子们真的都爱上了狼,那就可怕了。
下面来介绍另一个原则:相关爱强原理。如果一件事情与我们利害相关,我们就爱那个强者,而不是同情那个弱者。
比如,你喜欢篮球,偶然看电视,看到一场和你无关的篮球比赛,你一定很同情那个弱者,希望弱者翻盘,最后时刻爆发,把那个强大的对手打败。这个在拳击比赛中尤其明显,我们总是希望那个被打得鼻青脸肿的弱者,能突然爆发,一下子把强大的对手打趴下。但是利害相关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如果主办方忽然宣布,谁胜利了,谁就有可能成为我们这个城市的形象代言人,一般人都会立刻转向为强者加油!
大家看看,如果是一个无关的比赛,那么弱者会收到很多同情,但是如果是和观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比赛,那么大家就会转而支援强大的一方。我们把这个规律总结为:无关爱弱,相关爱强!
这就是人们的心理规律,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行动,左右我们的选择的。
当年,董昭是袁绍的手下,他当然希望袁绍强大,这样自己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后来董昭看到袁绍没有前途,他辞官而去,来到了中央政府,这个时候曹操远在东海岸边欺负陶谦,董昭就会比较同情陶谦他们,等吕布把曹操打得很惨的时候,董昭作为观众,又会比较同情曹操。但是一旦到了中央政府被迫东迁,脱离了李傕和郭汜的控制,山东地区的胜利者将有可能影响中央政府前途的时候,董昭在这种利害相关的情况下,自然就会喜欢强者。
实际运用:帮过我们的人会继续帮
到了洛阳以后,曹操亲切召见了董昭,然后和董昭讨论下一步的计画。
根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引昭并坐,问曰:“今孤来此,当施何计?”
昭曰:“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伯之功也。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原将军算其多者。”
太祖曰:“此孤本志也。杨奉近在梁耳,闻其兵精,得无为孤累乎?”昭曰:“奉少党援,将独委质。镇东、费亭之事,皆奉所定,又闻书命申束,足以见信。宜时遣使厚遗答谢,以安其意。说『京都无粮,欲车驾暂幸鲁阳,鲁阳近许,转运稍易,可无县乏之忧』。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太祖曰:“善。”即遣使诣奉。徙大驾至许。
在迁都许昌的过程中,曹操担心杨奉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从中作梗,董昭敏锐地分析表示,杨奉之前尽心帮助过我们,这次只要有话好好说,他还会继续帮助的。
在这里董昭解释了一个有趣的规律,叫做自我承诺,就是过去帮过我们的人,未来会倾向于继续帮助我们。
说一个故事: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有一家私人企业要破产了,关键时刻,企业创始人又得了重病,垂危之际他把三个儿子叫到病床前商量如何应对危机。
他告诉儿子们,现在帮手有三个人选,一个是我们帮过的人,当年他有困难的时候我们给过他无私的帮助;一个是帮过我们的人,上一次遇到困难,就是他帮我们度过危机的;一个是我们和他一起帮过别人的人,我们当年曾经一起做过慈善事业。
大儿子说选甲,对这个人,我们有恩于他,现在他一定会报恩的;二儿子说选乙,上次他都帮了我们了,这次一定会的;三儿子说选丙,一起做过慈善,说明他有帮助别人的实力和动机,这次一定会帮我们的。
父亲说:“好吧,既然大家都有自己的选择,那么就请你们去找这三个人,看看谁能给我们的事业带来帮助,谁成功了,企业就由谁来继承。”
于是三个儿子分头出发去请人。大家想一想,甲乙丙三个人,到底谁会帮助他们,是老大请到的甲,还是老二请来的乙,还是老三请来的丙呢?
天使的特点就是,过去曾经帮助过我们,将来还会帮助我们。过去帮过我们的人,在未来帮助我们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就有一种技巧,在提大请求之前,先提个小请求,一旦小请求被答应了,别人理解我们的思考模式,那么再提大的请求,也就容易获得帮助。
以前我读博士的时候,有一个同学,经常要我帮他查资料,他的方法就是这样,首先提个小请求,比如,帮我看看几点了,或者说,学长麻烦你那本书借我看看,还有那本也借我看看,又请教我,用什么方法做文献综述?最后才说:“学长,我遇到了很大困难,请你帮个忙,帮我查查这个资料吧,谢谢啊!”
董昭是高明的谋士,他帮曹操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去创造机遇,就是一个“借”字!
我们经常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如何创造条件上呢?最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借。董昭是个借资源的高手。一借名义,借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信,使自己顺理成章变成了曹杨二人的联络官;二借资源,借曹操资源解除中央政府的危机;三借权力,借杨奉之手接纳和提举了曹操;四借局势,借解决后勤补给困难的机会,使自己走上了重要的管理岗位。
不过得到好处更多的是曹操,借着董昭这个管道,曹操终于被中央政府接纳并摆在了一个重要位置上。有了中央政府的支持,各方面工作展开就比较顺利了。这为他下一步迎立天子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