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同事,非常喜爱读书,每年总要读数十本书,说起各种名人轶事,历史典故,头头是道,可谓满腹诗书,出口皆学问。
可是他工作却经常犯逻辑上的错误,思考问题也常自相矛盾。我很纳闷,他那么爱读书,知识都读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对他在工作上的帮助不大呢?
理论上爱读书的人,对思考、分析事理有极大的帮助,能运用书中的知识,活用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上,也有助于决策判断。如果没有这种效果,书不就白读了吗?
日子久了,我终于慢慢理解他的问题。他是一个读死书的人,博学强记,他会记住每一个细节,但他不太消化,并没有把书中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系统化的逻辑,所以遇到问题,当然无法有效的转化、使用。读书无用,因为读了书都没在用,这是他读书最真实的写照。
我读的书并不多,但我读书非常强调:有用、能用、常常用。「有用」指的是我读的每一本书都有高度的目的性,我缺乏那一种知识,我会定向阅读,目的是在补不足。「能用」指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把有用的知识运用在工作或生活中。
尤其在我阅读商业管理书籍时,由于此类图书和我的工作直接相关,我通常能学到有用的相关知识,有些书是观念启发,这些观念有的是过去我完全不知道,这时我会立即吸收,把这种观念直接变成我相信的事,并立即运用到工作上。
举例来说,当我读到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创业精神》时,书中提到创业一定要对现在的生意模式有所突破,这才是真正的创业,从此我的创业一定要选择绝对的创新生意,绝不做已经有人在做的事业,这样的观念影响我一辈子。
有些书内容是介绍全新的工作方法或知识,我读完之后,务必把全书的方法学会,并立即运用。例如我读了一本书叫《精准定价》,描述了企业所有的订价理论与实务,我也立即学起来,用在工作上的订价决策上。
就算是读文史哲的书籍,虽然不直接与工作相关,我会强迫自己在书中得到启发。
读任何一本书,都要有所得,也一定要强迫自己把所得到的知识用出来,因为只有用出来,才真正学会,也才真正读懂书中的道理。
「常常用」则指的是我读完一本书之后的两、三个月之内,一定牢记书中的新知,并把它用在工作中,大多数是强迫比对使用,把看似不相关的事,强行套用书中的道理,这样做也常带来新的启发。
读书一定有用,关键在常常用,强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