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融资成本,建立“敢贷、能贷、愿贷”机制
“没有金融的支持,就没有企业的今天。 ”11月27日,安利公司董事长姚和平在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举办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吐真言。
当天,26家民营企业与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该行副行长赵永东说,银行把民营企业当成“自己人”,积极对接需求,今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贷款新增46亿元,占新增公司贷款比重近50%。为民营企业授信客户数近2000户,占全部公司贷款客户比重80%。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民营企业的成长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
众兴集团是以铁矿石采选及球团制造、黄金及多金属矿开采与深加工为主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安徽金日盛公司是众兴集团通过公开竞拍的方式,以28亿元的价格取得霍邱县周油坊和重新集两铁矿探矿权后成立的子公司。从2010年开始至2014年,银行先后为金日盛公司发放了十几亿元的贷款。 “极大地推进了周油坊铁矿的建设步伐,实现了比同类企业节省2年以上建设周期的记录。 ”众兴集团总经理牛国锋说。
10余年来,在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的支持下,常青机械从一家小企业成长为上市公司,成为合肥市民营企业的发展典范。在常青机械扩大发展过程中,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始终为公司提供高效、专业的金融服务,将地方银行决策链条短的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服务优势,为公司发展提供战略支撑。该行负责人说,截至2018年10月底,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03.05亿元,服务客户覆盖信息科技、教育、现代农业、环境保护、高端制造、民生服务等领域。
今年以来,我省着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专门出台《关于安徽银行保险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坚决落实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考核与信贷支持民营企业挂钩政策,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内部激励和问责机制,建立“敢贷、能贷、愿贷”机制,减少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强化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意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戴利强说:“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民营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2万亿元,同比增长16.8%,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3.6个百分点。 ”
推动服务创新,多措并举为民营企业“输血”
3年前,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铁矿石价格暴跌,金日盛公司主导产品的市场环境和经营环境严重恶化,没有能力归还银行贷款本金和支付银行利息,这也打破了众兴集团20多年没出现过银行贷款本息逾期的记录。面对困境,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在充分调研后,给予其贷款优惠。
银企合作让金日盛“柳暗花明”。
“资金压力过大是当时走出行业低谷面临的最大障碍。”牛国锋回忆,一方面众兴集团积极通过盘活现有资产、降本增效提高盈利能力进行自救,另一方面积极建议银行不压缩贷款本金、按年付息,减轻资金压力。
昔日的“供应链”变为今朝的“共赢链”。如今,已摆脱困境的金日盛公司,计划2019年偿还中国银行贷款本金1.2亿元。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成为众兴集团最大债权银行,金日盛公司也成了安徽省中行单户最大贷款规模的民营企业。
银企合作前景广阔。今年8月,在由省政府举办的银企对接会上,一次性就聚集了40多家金融机构和超过800家企业积极参与,并推动196个项目实现现场签约、总金额超过了4400亿元。
今年以来,我省着力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办新型政银担、“税融通”等创新业务,扩大民企融资路径。截至10月底,全省共有10042家机构加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促成融资交易1.69万笔,占全国融资总笔数的12%,累计融资5268亿元,占全国融资总额的6.8%。
目前,我省多措并举为民营企业“输血”已取得实效。人行合肥中心支行行长刘兴亚说,今年以来4次降准共为我省法人金融机构释放资金230亿元,增加了服务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截至10月底,安徽省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余额分别达56.5亿元、143.6亿元,同比多增35亿元、22.7亿元。
助力民企纾困,专项制定“一户一策”帮扶
近日,我省出台的《关于安徽银行保险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辖内各银行保险业金融机构要持续加大信贷资金和保险增信支持力度,争取3年以后,我省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比例不低于50%。
成立于1984年的安利公司,是我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2005年改制为民营控股的企业。在姚和平看来,公司每一次技术升级都不离开金融的支持,现发展成为全国专业研发生产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合成革的最大企业,被国家工信部评定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意见》提出,结合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特点和企业分布特点,优化信贷结构,突出对先进制造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民营企业金融支持。
为确保金融支持民营企业政策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政策落实情况实施专项调度,适时统计监测各商业银行的民营企业贷款投放情况,并通过现场调研、不定期检查抽查、跟踪督办等方式,指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推进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
为助力民营企业纾困,我省落实差异化监管政策,对发展有前景、暂时有困难的民营企业,专项制定“一户一策”支持纾困。刘兴亚说,对政策落实较好的金融机构,加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对落实不力的金融机构,除了实施货币信贷政策综合性约束以外,还将采取定点督办、重点约谈等措施,确保政策在落实过程中不走样,将政策红利切实传导至民营企业。
业内专家认为,在我省经济稳中向好、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背景下,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与其在我省经济贡献中的占比和发展融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服务创新不够等问题。
戴利强介绍,我省将进一步加大民营企业信贷规模,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落实再贷款、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政策,完善宏观审慎评估制度,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民营企业信贷投放规模,确保实现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高于上年同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