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百家号作者:长安谢主任
1月24日,华为发布两款5G关键芯片,分别应用于5G基站和智能手机等终端产品,同时宣布最新的5G技术将用于2019年春晚直播。对于一贯不做消费者宣传的华为,为何突然借助于传统的电视宣传,一般意义上两者没太多直接的联系。
首先我们要透过这个表象看到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华为为何要上春晚?春晚本身的节目内容已经没有多少吸引力,但为何还有众多企业要每年花费高额的广告投入去赞助春晚?华为作为高科技企业的代表,为何要和最能反映中国人整体消费水平的春晚发生联系?华为一直默默耕耘在企业端,并未大规模在电视广告上投入大量资源,为何在2019年要突然宣称用最新的5G技术看春晚。
这一举动,结合华为最近几年的整体策略,可以容易的推断出华为--将大力发展面向个人业务的To C端,要从只面向To B的高科技企业转向普通消费者业务。这一策略在华为的手机业务端,得到最有力的证明。在5年前,华为的手机端仍然是走运营商定制模式,典型的To B业务。华为在分析了基站等4G业务的饱和,以及后续to C业务的巨大发展空间,华为终端部门以雷霆之力,做出放弃传统的运营商合作定制模式。靠对消费者的了解,市场的把握,提出让终端业务发力,再造一个华为的口号。于是,我们看到华为手机在2018成为世界第二大手机制造商的成绩,华为的消费者品牌走向世界。同时,随着华为手机业务的扩大,上游基站使用华为的基站产品,下游手机份额的提高,一条完整的通讯产业链条被建立,华为的市场主导地位越发明显。
华为基站在企业端的优势已经得到大部分国家的认可,处于领导地位,面临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然后在消费者市场,华为的5G手机是否能一直保持较强的竞争力,目前尚未有华为企业业务般强大。华为面临的竞争对手不仅有一骑绝尘的苹果,产业高度闭环的三星,还有众多深耕国内市场的VIVO/OPPO,乃至小米的步步紧逼。
在电子消费市场上,关于品牌的定位有一个品牌下沉的概念,即处于高端产品定位的品牌,可以轻而易举的下沉到中低端定位的产品,从而实现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而与之对应的, 处于低端地位的产品品牌,很难突破消费者的长期认知,进入到高端领域。最为典型的例子,即为手机行业的小米和华为。因小米品牌建立之初,就定位入门级的性价比为主的中低端产品,随着小米的产品受到对应消费者的追捧,其后续想摆脱消费者对其固有的产品定位认知,越法困难。这就是小米面临的不可能三角悖论,要想让产品定位向上,就要摆脱固有品牌定位,但一旦摆脱固有产品设计定位,小米又将失去本身的品牌含义。所以即使小米从2016年起不断发力,希望能通过新产品,提升自己品牌的定位,但截至201年小米在中高端市场的份额处于滑落地位,甚至将要面临出局的窘境。与小米相反的是,华为的高端手机产品,已经在国内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建立起初步的品牌形象,受到消费者的认可。这就是华为一直深耕企业业务品牌带来的品牌迁移优势。
同样的,在科技界也有一个类似的认知:同样功能的电子产品,军工/大型商用机器的性能和技术要求要远大于常规的民用消费级别产品。这不仅因为众多尖端技术发源于军用领域,大型商用领域,还因为这些领域产品成本的相对较高,在追求产品性能不计成本。所以在一般消费者眼中,提供给企业的大型商业电子产品在性能上是远远高于一般消费者的民用产品,在此领域有一个典型的降维打击的思维模式。
所以,当华为面对在普通消费者领域的竞争时,在产品的宣传上采用利用To B业务上本身品牌高的优势,降维的在一般民用消费者领域进行品牌的竞争,这就非常容易的造成降维打击。华为这一高屋建瓴般的战略竞争,立刻使同处于同一水平的竞争对手处于技术劣势,华为在自己建立的竞争赛道上进行比赛,化被动为主动,可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此宣传案例一出,立马给普通消费者在品牌强化上一个巨大的冲击:华为的技术就是强,华为的产品就是最先进,华为手机就是科技的代表。这无疑给以产品技术竞争为主的手机等消费电子品使用者一个不明而言的认知,从而不断强化华为手机技术领先的品牌定位。随着华为5G基站芯片,手机基带芯片在春晚这个亿万普通观众关注的平台宣传,华为也加强了普通消费者的连结,从而使华为的品牌注入大众的速度更为迅猛。
简言之,华为此举不但为处于To B争议中的不利局面中,发出一声鼓舞人心的鼓声,提高人们对华为面对全球竞争的信心,也使华为To C端的品牌渗透度大为增强,此宣传案例可谓公司战略指导公司战术的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