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龙智造工业云! 免费注册

“山东媳妇吃饭不上桌”:返乡笔记里有多少真实乡村?

时事热点 / 作者:龙智造工业云 / 来源:本站原创 / 浏览:60

11

2019-02

原标题:“山东媳妇吃饭不上桌”:返乡笔记里有多少真实的乡村?

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tv.sohu.com/upload/swf/showVrsPlayer.js">cript> 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howVrsPlayer({ bid:'118342052', width: '500', height: '375', autoplay: false, vars: {"enforceHTML5": false} }); cript>

女人究竟该不该上桌?蒋方舟发表观点,所以她不挺女权!

这两年的春节,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对山东的批评,似乎已经取代了前些年对河南的“地图炮”,成为春节期间的一种“娱乐”。

这不是今年才发生的事。最近几年,各种网上流行的“返乡图鉴”“过年指南”中,山东出现的频次都是最高的。

喝酒规矩多、开好车好面子、喜欢考公务员,是山东人常见的“标签”,今年对于“过年不准女性上桌吃饭”的指责又多了起来。

一、现代文明注视下,乡村陋习在迅速瓦解

在现代人看来,不准女性上桌吃饭,当然是不折不扣的陋习,和讲究男女平等的现代文明相悖。

事实上,在广大的北方农村,这曾经是相当普遍的现象。随着近30年的城市化发展,新的用餐习惯已经普及,这种陋习已经相当少见。

两年前,演员郭晓东的妻子程莉莎随丈夫到山东临沂老家过年,曾在微博上谈到此事,称“村里的长者是很照顾我的,特批了我跟老公坐在一起吃饭”,这条微博引发对山东的批评。

▲郭晓东妻子程莉莎回忆第一次跟丈夫回山东老家过年的情形。图片来源:程莉莎微博。

但是人们似乎忘了,程莉莎其实是和老公一起上桌吃饭了的。今年,也有山东朋友带新娶的媳妇儿回家过年,并没有遭遇“陋习”的逼迫。

这不是说这种陋习完全不存在,只不过在城市所代表的现代文明的注视下,陋习和很多传统习俗一起,都在迅速的瓦解当中。

不管是“女人不准上桌吃饭”还是“向长辈磕头拜年”,在农村也都越来越罕见了。

我在老家群里看到一张现场拜年的照片,人们都在看手机,拜年的吉祥话,据说也变成了城市的“新年快乐”。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似乎理解互联网上一些人上对山东人的批评:山东是孔孟之乡,相比于别的省份,传统的力量或许更强。

但某种意义上说,部分舆论对山东的非议,有多少又是为了批评而批评?

二、知识精英批评乡村秩序,公众已审美疲劳

中国的知识精英一直在对传统乡村秩序进行反省、批判。鲁迅的小说《故乡》和《祝福》,其实也是一种“还乡手记”。

在受过现代教育(甚至是留学)的精英看来,乡村秩序有着落后的一面。在鲁迅笔下,只有在少年润土这种“未开化”的赤子身上,才能看到真善美,故乡的成年人,大多都是有问题的。

这种批判持续百年,也是中国社会现代进程的一部分。

最近几年的春节,还乡手记开始流行,还出现了“博士返乡笔记”,一些已经习惯城市生活的“乡村之子”,带着极强的优势心理来审视乡村生活。尤其是“博士”这个头衔,似乎能够赋予这种审视以更大的权威性。

但是,很多人也已意识到,中国约6亿农民,有3万多个乡镇,317万个自然村。谁的返乡日记,都可能描出了复杂现实地貌的一隅,却代表不了整个中国。正如有学者说的,“对农村基本判断,应基于科学统计而非‘故事’”。

现实中,农村整体文明程度的提升,又会让批判陋俗的“举证成本”被抬高。某种意义上,批评山东这个“孔孟之乡”,就比过去指责河南农村,升级了一个段位——这可能是决定性的节点,此后,对城市居民来说,乡村可能就变成彻底透明的存在了。

三、“返乡笔记”更需要倾听对话而非批评指责

在中国,“乡村”和“城市”的二元结构,最终变成了“传统”和“现代”的并峙。

在这个过程中,乡村不可能保持自己的传统,不管是温情的人际关系(从鲁迅开始,精英就不再承认乡村温情的一面),还是和谐的自然环境,都会被迅速改变。

“不准女人上桌吃饭”和“磕头拜年”,这样的陋习最终都会消失。以春节为例,乡村一整套的礼仪,可能也会逐渐消解殆尽。最终,人们会发现,乡村越来越陌生,而成为城市化浪潮中的一分子。

在这种情势之下,我们要正视一个问题,那些带有夸张与部分虚构嫌疑的“返乡笔记”,意义到底何在。

或许,我们需要一种更平等的态度倾听乡村、与乡村对话,而不仅仅是批判和指责;我们更需要构建,而不只是以高高在上的上帝视角去审视。

□ 张丰(媒体人)

编辑 王言虎 实习生 杨凯文 校对 李世辉

相关标签

市场商务

0531-59860986

客服热线

0531-59860986

欢迎关注龙智造工业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