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过后,哈尔滨火车站进入节前春运客流高峰期。昨天记者来到哈尔滨火车站候车大厅,倾听返乡人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春运心情”。
哈站候车厅里的“一个桶”
年初,导演贾樟柯指导的春运影片《一个桶》让无数离家游子动容。在哈尔滨火车站,记者也看到了这样满载温情的“一个桶”。
9时许,44岁的周先生一家三口并排坐在哈站候车大厅,准备乘坐10时52分开行的哈尔滨至安徽安庆的返乡列车。等待着他们的是近25个小时铁路加公路的辗转,不过即将回到离别一年的老家,老周一家脸上洋溢着无以言表的兴奋。
今年是老周来哈尔滨打工的第22年,这期间他一直在道里顾乡一带做装修工作。刚刚来哈的几年,老周经常早出晚归,忙时甚至顾不上吃口热乎饭。妻子看着心疼,便也千里迢迢从安庆老家来到哈尔滨,两个人一起打拼。两人度过了在异乡打拼的最困难阶段,生活也慢慢好了起来。
2017年,夫妻二人把17岁的大女儿从老家接到哈尔滨,联系好本地一所职业高中就读。去年,老周夫妇又在康安小区购买了一套二手房,虽然使用面积只有30多平方米,但它对于老周一家的意义却非同寻常——他们终于在哈尔滨安了家。明年,他们要把老家13岁的小儿子也接到哈尔滨,这样一家人才是真的团聚。
两个行李箱、一个背包、一个保温饭盒……老周一家的行李不少,却十分规整。老周说,行李里除了一家三口的换洗衣服,剩下的就是哈尔滨红肠、香烟等本地特产,“带回去给亲戚朋友们分分,表表心意”。在这些行李中,一个装涂料的白色塑料桶显得十分醒目。
“这里的东西也是带回老家的,因为怕压,才用桶装起来。”老周边说,边打开塑料桶的盖子——干豆腐、木耳等东北特产一下映入记者的眼帘。“这些‘黑土味’十足的特产,特别受南方老家亲戚们的欢迎,这些都是他们专门给我打电话,让我带回去的。”老周说。
姥姥“加班儿”送外孙回老家过年
“妈妈放心吧,我和姥姥马上就上车了!”8岁的欧阳依涵向妈妈电话报过平安,刚想拿起手边的iPad继续玩游戏,就被坐在一旁的姥姥制止了。本以为祖孙二人是一起返乡过年,但小依涵的姥姥王阿姨告诉记者,她此次是要把小依涵送到讷河的爷爷奶奶家,之后再返回哈尔滨继续工作——光是这一去,王女士就要在火车上度过近6个小时。
王阿姨今年51岁,在哈市某商场经营一个服装摊位。依涵的爸爸在大连打工,妈妈在哈市工作。去年,妈妈把小依涵从讷河老家接到哈尔滨上学。由于工作忙,平时照顾小依涵的担子就落到姥姥肩上。眼看过年了,小依涵吵嚷着要回爷爷奶奶家过年,依涵妈妈工作又脱不开身,无奈,王阿姨就又当起了小依涵的“护送使者”——经历6个小时的火车颠簸把小依涵送回讷河之后,她再乘坐第二天返程火车回哈继续工作。大年初二,王阿姨还要回到讷河老家,到时候小依涵就跟着她回到哈尔滨。
“坐6个小时火车呢,咋不累?但是看她这个可爱样子,多累我也愿意。”王阿姨一边说着,一边温柔地抚摸着小依涵的头,眼神中充满爱意。